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9:31:03  浏览:827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6]23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42号令),切实加强价格主管部门成本监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成本监审配套法规建设。各地要按照42号令的规定,结合本地情况抓紧制订实施细则,修订颁布本地区成本监审目录,规定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成本监审职责,明确经营者权利和义务,增强成本监审的法律效力。
二、规范成本监审工作程序。要按照《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和《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的规定,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定价程序。凡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成本监审的,不得制定或调整价格。需要举行价格听证的,必须进行成本监审,成本监审报告应提前印发听证代表。
三、提高成本监审工作质量。对成本监审办法中已明确规定了审核标准的,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审核;没有明确规定的,要抓紧制定审核标准。暂时没有规定标准的而又需要进行成本监审的,要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审核,确保定价成本的合理性。委托下级价格主管部门成本监审机构开展的成本监审项目,上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按照“谁委托、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监审全过程的指导、督查。对被委托人提交的成本监审报告,应当采取预审、抽查等方式对其进行审查,确保监审质量。
四、强化对垄断行业的成本监管。抓紧制订各行业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定价成本构成、审核标准和方法,并向社会公布;在做好定调价成本监审工作的同时,应当统筹安排监审力量,进行定期成本监审。对重要商品价格和收费,要建立定期成本监审制度和定价成本公布办法,加强成本约束。
五、加强对成本监审行为的监督检查。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价格主管部门成本监审行为的监督,纠正未按规定进行成本监审而制定价格的行为,严禁将成本监审职能社会化以及在成本监审时向经营者收取费用。
六、加强成本监审基础工作。健全成本监审组织机构。通过内部调配和社会招考,将知识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成本监审队伍中来。要切实加强干部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成本监审队伍整体素质。要积极向当地财政部门申请解决成本监审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适应成本监审工作的需要。要在推进成本监审方法规范化、内容标准化、表式统一化的基础上,加快成本监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六年十一月三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关于中央级建筑安装总公司财务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


印发《关于中央级建筑安装总公司财务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1990年3月16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局(总公司):
现将我行制定的《关于中央级建筑安装总公司财务管理的规定》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关于中央级建筑安装总公司财务管理的规定
为了加强中央级国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就中央级建筑安装总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作以下规定:
一、凡国务院各部门归口管理国营施工企业的总公司(或类似机构),其财务管理和费用(成本)开支均按本规定执行。
二、总公司承担国家授权行使某些管理职能所需经费,可向所属企业收取上级管理费解决。收取上级管理费,应在每年的3 月底以前报送年度上级管理费收支计划(格式见附表),经上级主管部门核签意见,由建设银行总行核定批复后执行。
三、上级管理费,应参照国营施工企业管理费标准严格控制开支,年终超支不补,结余结转下年使用。上级管理费收支管理,应在财务核算上自成体系,单独核算。
四、凡兼有施工生产经营的总公司,其自身的施工生产经营应做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作为独立核算的国营施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并应在财务核算上划清施工生产经营成本和上级管理费的界限。自身经营人员的费用应列入施工生产经营成本,不得从上级管理费中开支。
五、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照本规定办理。

附表:一九 年度上级管理费收支计划表
单位名称: 单位:万元
┌──┬────────────┬────┬────┬───┐
│ 序 │ │ │ │ │
│ 号 │ 项 目 │上年实际│本年计划│备 注│
├──┼────────────┼────┼────┼───┤
│ 一 │基本情况 │ │ │ │
├──┼────────────┼────┼────┼───┤
│ 1 │计划总产值 │ │ │ │
├──┼────────────┼────┼────┼───┤
│ 2 │按计划产值计收管理费比例│ │ │ │
├──┼────────────┼────┼────┼───┤
│ 3 │定编人数 │ │ │ │
├──┼────────────┼────┼────┼───┤
│ 4 │实有人数 │ │ │ │
├──┼────────────┼────┼────┼───┤
│ 4-1│其中:行业管理人员 │ │ │ │
├──┼────────────┼────┼────┼───┤
│ 4-2│ 经营人员 │ │ │ │
├──┼────────────┼────┼────┼───┤
│ 二 │收入小计 │ │ │ │
├──┼────────────┼────┼────┼───┤
│ 5 │按计划产值计收上级管理费│ │ │ │
├──┼────────────┼────┼────┼───┤
│ 6 │年终结余 │ │ │ │
├──┼────────────┼────┼────┼───┤
│ 三 │支出小计 │ │ │ │
├──┼────────────┼────┼────┼───┤
│ 7 │工作人员工资 │ │ │ │
├──┼────────────┼────┼────┼───┤
│ 8 │工资附加费 │ │ │ │
├──┼────────────┼────┼────┼───┤
│ 9 │办公费 │ │ │ │
├──┼────────────┼────┼────┼───┤
│ 10 │差旅费 │ │ │ │
├──┼────────────┼────┼────┼───┤
│ 11 │会议费 │ │ │ │
├──┼────────────┼────┼────┼───┤
│ 12 │固定资产使用费 │ │ │ │
├──┼────────────┼────┼────┼───┤
│ 13 │工具用具费 │ │ │ │
├──┼────────────┼────┼────┼───┤
│ 14 │劳保 │ │ │ │
├──┼────────────┼────┼────┼───┤
│ 15 │职工教育经费 │ │ │ │
├──┼────────────┼────┼────┼───┤
│ 16 │车船,房产税 │ │ │ │
├──┼────────────┼────┼────┼───┤
│ 17 │印花税 │ │ │ │
├──┼────────────┼────┼────┼───┤
│ 18 │土地使用税 │ │ │ │
├──┼────────────┼────┼────┼───┤
│ 19 │利息(收大于支用"_") │ │ │ │
├──┼────────────┼────┼────┼───┤
│ 20 │其他 │ │ │ │
└──┴────────────┴────┴────┴───┘


关于印发《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规定》的通知

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规定》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



现将《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进度、提高园林艺术水平,维护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等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一千平方米以上的下列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设计和施工,均按本规定实施管理。其建设单位必须向合肥市园林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园林局)申报登记。
(一)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城市风景林地、防护绿地、干道绿化带等建设工程项目;
(二)单位庭院绿化、居住区绿化等专用绿地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三)与园林绿化相关的花坛、园林小品、假山、喷泉、雕塑、地坪、园路、驳岸、园林设施等设备安装等工程项目;
(四)其它园林绿化工程项目。
第三条 市园林局是本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以下简称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设计和施工施行管理。各区绿化管理部门配合市园林局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日常管理工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配合、支持园林部门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工程设计管理
第四条 园林绿化工程必须先设计后施工,其设计应委托将有相应等级设计许可证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方案须报市园林局审批。建设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改变设计方案须经原批准机关同意。
第五条 凡在本市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从事园林绿化设计工作达五年以上的设计资历;
(二)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设计技术装备;
(三)具有独立承担园林绿化设计能力或两个以上设计项目实例;
(四)工程技术人员总数达10人以上,主专业高级技术人员数不得少于1人。
第六条 本市的设计单位符合前条规定的,应向市园林局提出申请,市园林局应在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准予从事设计工作的,按管理权限核发《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许可证》。
第七条 外地来本市承接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单位,须向市园林局申请注册登记,并办理《合肥市园林绿化工程临时设计许可证》。
第八条 本市的建筑设计或其他专业设计单位,承担其建设工程设计范围内配套的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或单独承接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均须按本规定申领《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许可证》。
第九条 在本市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单位,必须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按下列规定承接设计业务:
(一)甲级设计单位承接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业务不受限制;
(二)乙级设计单位可承接面积10公顷以下(含10公顷)的园林绿化工程;
(三)丙级设计单位可承接面积10公顷以下(含10公顷)的专用绿地工程和2公顷以下的公共绿地工程;
(四)丁级设计单位可承接面积1公顷以下(含1公顷)的小型园林绿化工作。
第十条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许可证》只限本单位使用,不得转让或出借。

第三章 工程施工管理
第十一条 凡在本市从事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从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四年以上的资历,工程技术人员达5人以上,主专业中级工程技术人员2人以上;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必要的流动资金和施工技术装备;
(三)具有独立承担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能力能力或两个以上工程项目实例。
第十二条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必须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施工单位承担,工程竣工后,须经市园林局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 本市的施工单位符合第十一条规定的,应向市园林局提出申请,市园林局应在15日内予以审核,符合条件的,按管理权限核发《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证书》。
第十四条 外地来本市从事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向市园林局申请注册登记并办理《合肥市园林绿化工程临时施工许可证》,方可承接施工业务。
第十五条 外地施工单位领陬《合肥市园林绿化工程临时施工许可证》后,须按工程造价的10%向市园林局预交保证金。
第十六条 市园林局于每年11月至12月对施工许可证予以年审,未经年审的证件视为无效。
第十七条 在本市从事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按下列规定承接施工业务:
(一)一级施工单位承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业务不受限制;
(二)二级施工单位可承接面积6公顷以下(含6公顷)的园林绿化工程;
(三)三级施工单位可承接面积3公顷以下(含3公顷)的园林绿化工程;
(四)四级施工单位可承接面积在1公顷以下(含1公顷)的专用绿地绿化工程。
第十八条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和园林技术操作规程施工,保证工期。苗木、施工材料等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绿化用苗应以本市为主,从外地运苗必须持有当地植物检疫机关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
第十九条 园林绿化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须在15日内向市园林局申请验收,并提交整套竣工图纸。绿化工程中的植物种植部分要求养护到竣工后的一周年止。
第二十条 园林绿化工程中涉及到重大隐蔽工程(如假山、洞壑、桥涵等),必须在施工隐蔽前向市园林局申请验收。

第四章 奖 惩
第二十一条 市园林局每年按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规模、工期进度、遵纪守法等标准,开展工程项目评比竞赛活动,对成绩显著的建议、设计、施工单位,分别给予奖励。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二、四、十二条规定的责令停工,限期改正,予以经济处罚。
第二十三条 工程设计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七、八、九、十条的,责令改正,予以经济处罚,直至吊销《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四、十五、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条的,责令停工、限期改正,予以经济处罚,直至吊销《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证书》和《合肥市园林绿化工程临时施工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凡被吊销《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许可证》或《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证书》的单位,自吊销决定生效之日起两年内不得承接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业务或承包园林绿化工程。两年后补办《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许可证》或《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继续设计或施工。
第二十六条 园林部门应严格依法行政,罚款收入按规定上交市财政。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
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市、区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对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市园林局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1994年4月18日